分享
3.14光伏早報:光伏產能去向;內蒙古12萬噸硅項目投產;濱海能源募資擱淺轉型初成
昨天光伏圈發(fā)生了什么?......
1、 “報廢”or“爆改”?500GW P型光伏產能何去何從
文章討論了P型PERC光伏技術逐漸被高效N型TOPCon技術取代的趨勢。愛旭股份等企業(yè)通過投資升級轉型,將原有P型產能改造為N型電池產能,以應對市場變化。盡管P型技術市占率即將急劇下降,但行業(yè)內仍有超500GW的PERC產能。企業(yè)面臨選擇是計提減值還是通過技術改造保留產能,但技改的可行性和成本效益因廠商而異。
內蒙古通威達茂旗工業(yè)硅項目一期工程主要構筑物預計3月25日封頂。目前,1號主廠房三層已吊裝完畢,四層樓板基本鋪設,剩余工作面為五、六層,鋼結構工作量約8000噸。項目去年9月開工,總體規(guī)劃年產36萬噸工業(yè)硅,一期12萬噸,預計2024年9月達產。
濱海能源原計劃通過定向增發(fā)股份向控股股東旭陽控股募資8.11億元補充流動資金,但由于市場環(huán)境變化和公司實際情況的考慮,公司董事會決定終止此次定增及相關的股份認購協(xié)議。公司業(yè)務轉型取得初步成效,自2023年起逐步退出包裝印刷業(yè)務,轉而布局新能源材料產業(yè),且2023年虧損狀況有所改善。
光伏巨頭愛旭股份將對其位于義烏基地的25GW PERC電池產能投資27.15億元進行技改升級為TOPCon電池產能,預計2024年下半年投產。此次改造旨在提升產品效率和市場競爭力,應對P型PERC電池效率提升的瓶頸。改造包括使用現(xiàn)有廠房、舊設備,并增補新設備及升級動輔設施。愛旭股份已在電池技術領域積累經驗,有信心升級后產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。
通威太陽能金堂基地二期TOPcon項目首片電池片順利下線,該項目是公司首個完成TOPcon技術改造的。項目團隊精心策劃改造計劃,確保了生產的質量與安全。利用春節(jié)假期不間斷工作,克服了設備交貨慢和調試人員短缺等難題,僅用40天就完成任務,比預定計劃提前49天,展現(xiàn)了“通威速度”。
鈞達股份2023年實現(xiàn)營收186.57億元,同比增長60.9%,歸母凈利潤8.16億元,同比增長13.77%,但第四季度虧損8.23億元。受光伏產業(yè)鏈價格下跌和裝機淡季影響。公司擁有電池產能9.5GW的P型電池和約40GW的N型TOPCon電池,出貨量達29.96GW。2024年計劃提升TOPCon電池轉化效率、探索前沿技術,并拓展海外市場,目標海外銷售占比超10%。公司正在籌備H股上市。
異質結技術在光伏市場中的占比相較于TOPCon技術較小,但為推動其發(fā)展,10家采用異質結技術的企業(yè)組成了中國光伏太陽能高效740W+俱樂部,共同致力于提升異質結組件的功率和降低成本。盡管面臨挑戰(zhàn),異質結技術仍被看好能夠實現(xiàn)更高效率。740W+俱樂部旨在通過整合資源、技術協(xié)同、品牌塑造等方式,加速光伏行業(yè)向更高功率組件的轉變,以此增強異質結技術的市場競爭力。
8、 海上光伏入局好時機來了?
近年來,隨著陸地光伏用地緊張,海上光伏成為發(fā)展新方向,具有良好的光照條件和高發(fā)電效率優(yōu)勢。全球海上光伏潛力巨大,特別是中國沿海地區(qū)。在政策支持下,光伏企業(yè)開始布局海上市場,但高成本、技術挑戰(zhàn)和政策調整是主要挑戰(zhàn)。盡管如此,海上光伏成本正在下降,市場前景廣闊,但入局企業(yè)需謹慎考慮政策收緊等因素。
閱讀余下全文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