5年狂砸600億,這家江蘇企業(yè)光伏豪賭如何收場?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數字新能源DataBM.com
                · 2025-08-25 16:56:23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
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8月20日,弘元綠能發(fā)布了2025年半年報。今年上半年,該公司實現營收32.29億元,同比下降19.52%;凈利潤虧損2.97億元,同比減虧74.35%;扣非凈利潤虧損3.56億元,同比虧損幅度縮小。

根據此前弘元綠能2025年一季報顯示,第一季度該公司實現營收16.57億元,凈利潤虧損0.62億元。
由此推測出,弘元綠能第二季度營收為15.72億元,環(huán)比下降8.15%;凈利潤虧損2.33億元,虧損幅度環(huán)比擴大。
資料顯示,弘元綠能原名為上機數控,成立于2002年,原主營業(yè)務為高端精密機床制造,2018年在上交所上市。2004年該公司跨界進入光伏專用設備制造行業(yè),2019年向光伏單晶硅生產領域拓展。
截至目前,該公司已經完成了從硅料到組件以及設備制造的光伏產業(yè)鏈深度垂直一體化的布局。
弘元綠能的“砸錢史”
在眾多光伏跨界企業(yè)中,弘元綠能不僅是來得早,也是轉型成功的企業(yè)之一。在鼎盛時期,弘元綠能硅片業(yè)務的發(fā)展勢頭一度給“硅片雙龍”帶來了不小的壓力。弘元綠能也因業(yè)務布局和激進的擴張策略被光伏業(yè)內稱為“小隆基”。
早期的弘元綠能有多瘋狂呢?
從業(yè)績上看,在2019年至2022年這4年的時間里,弘元綠能的營收翻了27倍,凈利潤翻了16倍。這背后是弘元綠能激烈的擴張和強力的市場爭奪。

根據弘元綠能2020年年報顯示,弘元綠能單晶硅規(guī)劃產能達到約13GW。到2022年該公司產能就已達到35GW。這一年,弘元綠能單晶硅片出貨量也達了31.18GW,同比2021年增長79.09%。
根據數字新能源DataBM.com不完全統計,在上述4年的時間里,弘元綠能僅布局自有光伏主產業(yè)鏈產能就豪擲了506億元。
除此之外,為解除被硅料掣肘的困境,2021年弘元綠能還通過合作的方式“殺”入了硅料環(huán)節(jié)。
2021年3月該公司與江蘇硅業(yè)科技發(fā)展有限公司合資成立內蒙古鑫元硅材料科技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“內蒙古鑫元”),意向進行30萬噸顆粒硅生產及下游應用領域的研發(fā)項目合作,總投資180億元;這一年5月弘元綠能以約5.56億元的價格獲得棒狀硅企業(yè)戈恩斯等企業(yè)的間接股權;同年10月,弘元綠能宣布向內蒙古鑫元增資,擬參與10萬噸顆粒硅及15萬噸高純納米硅生產項目建設。
然而弘元綠能的野心不止于此。
2022年,弘元綠能再次從硅片向上下游環(huán)節(jié)延伸,投建硅料、電池和組件項目。同時抓住PERC向TOPCon轉型契機,布局TOPCon電池和組件產能。
據數字新能源DataBM.com統計,僅2022年一年內弘元綠能就宣布了416億元投建15萬噸工業(yè)硅、10萬噸多晶硅、40GW拉晶、20GW切片以及24GW電池項目。

自2019年下半年至2024年,這近5年的時間,據數字新能源DataBM。com不完全統計弘元綠能僅布局自有產能就豪擲了614億元,形成“硅料-硅片-電池-組件”完整一體化布局。
根據弘元綠能官網顯示,該公司已擁有15萬噸工業(yè)硅、10萬噸多晶硅、75GW拉晶及切片、45GW電池以及21GW組件的光伏全產業(yè)鏈規(guī)劃產能。
一體化布局:偏我來時不逢春
無論是技術押注還是一體化布局,弘元綠能都算緊跟上了行業(yè)的發(fā)展趨勢。
2023年6至8月,弘元綠能電池、組件、高純晶硅項目先后投產。至此該公司一體化布局才算真正落地。
奈何此時光伏周期降至,光伏產業(yè)鏈價格全面直線崩塌,外采原料甚至比自產更加便宜。因此,光伏一體化企業(yè)也率先感受到了行業(yè)周期的酷寒。
根據弘元綠能2023年年報顯示,這一年該公司實現營收118.59億元,同比下降45.87%;凈利潤為7.41億元,同比下降75.58%。
具體到產品上來看,2023年弘元綠能硅片和硅棒產品毛利為17.85%,減少3.56個百分點;電池和組件產品毛利為-13.57%,高純晶硅及化工產品毛利為-59.96%。

來自弘元綠能2023年年報
2024年弘元綠能步入虧損局面,凈虧26.97億元,毛利潤為-7.32%。其中新能源材料行業(yè)毛利由2022年的15.33%下降至-8.88%。不過好在2025年上半年,弘元綠能業(yè)績大幅減虧,呈現出了該企業(yè)的發(fā)展韌性。
手頭不止有點緊
雖然今年上半年弘元綠能的業(yè)績同比所有改善,但其財務情況依舊不容樂觀。
根據2025年上半年業(yè)績報告顯示,截至今年上半年,弘元綠能負債合計達149.52億元,資產負債率為56.37%。
其實單看負債率,弘元綠能的負債在光伏行業(yè)中并不算高,但細究起來紙面數字的背后,卻暗藏著一場真金白銀的現金流大考。
截至6月30日,弘元綠能貨幣資金為43.07億元,應收賬款為9.33億元,其他應收賬款為1.03億元,合計53.43億元,而其應付賬款和應付票據合計已達到117.32億元。
可見,弘元綠能面臨著不小的債務支付壓力。
除此之外,該公司還有13.52億元短期借款,7.36億元的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。
同時,弘元綠能還有部分在建項目尚未完成。
根據今年半年報顯示,弘元綠能當前還有5個項目在建。其中包頭單晶硅拉晶生產項目進度僅有5%,年產15萬噸工業(yè)硅和10萬噸高純晶硅項目進展僅有49%。
根據項目預算金額測算,這些項目若要建成后續(xù)投入也需上百億元。

借力快速向外跑
一邊是龐大的產能規(guī)劃亟待落地,另一邊是巨額債務亟待償還,如今的弘元綠能陷入左右夾擊的艱難境地。
想要破除這種局面最簡單粗暴的方式就是——搞錢。
從當前的資本市場環(huán)境來看通過募資紓困的希望有些許渺茫,不過還有一個更為可持續(xù)的良性方法——開拓高利潤市場。
根據弘元綠能2024年年報顯示,其在歐洲地區(qū)的銷售毛利為12.7%,亞太及其他地區(qū)銷售毛利為-6.39%。
然而2024年弘元綠能在歐洲的銷售收入僅有0.6億元,僅占總營收的0.51%。
加速開拓歐洲市場或許應是弘元綠能當前最為重要的任務之一。
如此來看,弘元綠能在今年7月宣布與無錫尚德宣布合作也就不足為奇(詳情請點擊:國企退出!弘元綠能接手無錫尚德)。
作為中國老牌光伏龍頭無錫尚德雖已走下歷史神壇,但其品牌影響力依舊顯著,尤其是在歐洲、東南亞等地區(qū)仍有較高的市場認可度。
弘元綠能與其合作,借助該老牌光伏企業(yè)的品牌影響力,為自身的“歐洲行”鋪平道路,能更快地打開海外市場局面。
據媒體報道,弘元綠能內部人士也曾肯定了無錫尚德的品牌價值,認為二者合作可以共同開拓海外市場。
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閱讀余下全文 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登錄后立即解鎖全站精選內容
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- 
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
了解周評詳情
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- 
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
查看行情月報
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- 
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
瀏覽行情綜述
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- 
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
閱讀優(yōu)質資訊
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- 
                    
                    
分析市場變化